随县政发〔2010〕29号
各镇人民政府、万福店农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印发给你们,作为编制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行业专项发展规划的参考依据。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一日
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
2011年至2015年是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期。制订新随县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应依据国家、省、市制订“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充分考虑随县基础薄弱、建设与发展的任务重、各项经济指标基数低、未来五年必须超常规发展等县情以及国际经济发展面临大调整、大动荡和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全面评估“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突出随县特色,提出全县“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保障措施。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宏观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9年7月29日新随县正式挂牌成立。新成立的随县版图面积5673平方公里,辖19个镇(场),2个风景区管委会,39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98.14万,其中农业人口88.83万。建县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百万人民,高举“解放思想、实干兴县”的大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目标,开拓创新争支持、抓筹建,谋发展、求突破,实现了机构设置、编制设定、队伍组建、规划修编和工作运转等五个到位,县城建设、工业园区、旅游、交通物流等平台建设顺利推进,全县工业经济提速增效,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和谐随县建设有序推进。2010年上半年,全县各项经济指标均大幅增长,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外贸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等四项指标翻番,预计今年可全面完成随县“十一五”规划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但是总体看来,随县农业大县、工业弱县和财政穷县的局面仍未改变。一是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2009年随县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只有3家,工业增加值26.81亿元,占GDP比重34.77%。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县城,小城镇带动能力不强,全县18个建制镇和70多个小集镇功能不完善,特色不鲜明,产业支撑能力弱,承载力和吸纳力不足。三是开发开放程度低。虽拥有丰富的资源,但产业化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开放水平低,2009年实现出口仅0.45亿美元。四是综合实力弱。2009年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和人均值均居全省县市区之末;综合排位低,在2009年度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居78位,29项考核指标中排位在72-80位之间的有12项,其中6项指标居末位。五是工业产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工业产业总体规模小,没有支柱产业,未能形成集群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点不多,推进新型工业化、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县级财力、改善民生的任务尤其迫切。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发展形势
综合国际国内情况看,“十二五”时期,我国总体仍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新随县实现“弯道跨越”、争先进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外部环境和随县实际来看,我们面临着产业转移加速、生产要素制约加剧、结构调整加快、公共需求扩张的宏观发展形势,总体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
1、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有利条件
实施“十二五”规划,我们有许多宝贵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从国际看,面临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国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整体质量的提升。二是从国内看,面临国家宏观政策的机遇。国家深入实施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对中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于随县这个农业大县和新建县来讲,有利于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三是从全省看,面临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随县作为“两圈节点”和“西圈门户”,处于重要战略地位,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争取优惠政策,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速度。四是从全市看,面临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机遇。随州将工业强市作为未来五年的主战略,随县可以抢搭“工业强市”快车,大力招商引资、推动全民创业,实现随县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五是从随县自身来讲,面临着新建县的机遇。作为新建县,具有向上争取项目的优越性,同时得到了省、市对口帮扶的政策支持,有利于随县更好地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新的随县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规划建设平台、布局产业结构。
2、“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挑战
实施“十二五”规划,我们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的冲击远未结束。发达国家消费需求萎缩,全球经济总体上将进入一个发展增速减缓的时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战争”引发的贸易争端对中国的出口将造成巨大的冲击,围绕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这对我县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新的挑战。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和拐点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需突破;能源供给紧张,发展工业在环保、节能、用地等方面的“门槛”提高,要素制约日益加强;公共需求进入加速扩张期,社会结构变动加剧,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平正义、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公共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层次不断提升,实现科学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三是区域发展竞争加剧。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竞争态势咄咄逼人,随县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先进位的形势十分严峻;市委、市政府对随县的发展寄予厚望,随县成为随州重要经济增长极的道路极不平坦。四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基础差的不利局面短时间难以改变。县级财力弱与建设的投入大、发展的任务急迫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工业经济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内部结构不优,缺乏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农村发展滞后,产业特色不鲜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差,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繁重;缺乏健全的商贸服务业网络,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难度较大;随县社会管理机制不健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任务艰巨。
3、“十二五”时期我县的新特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夯实基础、推进建设、谋求发展、快速超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异常繁重,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非常迫切;二是工业化的任务异常繁重,改善工业发展环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新兴企业、产业快速增长的要求非常迫切;三是开发旅游景点、壮大旅游产业的任务异常繁重,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非常迫切;四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非常迫切;五是创新体制机制,形成精干高效的县级行政运行模式的要求非常迫切;六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稳定的压力不断加大。
综合分析国内外和全省、全市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新趋势,我们必须着力在六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在大力推进城乡建设、打造发展平台、夯实发展基础上下功夫;二是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特色发展上下功夫;三是在加大调整力度、转变经济结构上下功夫;四是在壮大经济规模、培育支柱产业上下功夫;五是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上下功夫;六是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人民幸福指数上下功夫。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总体战略,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特色发展。以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旅游规模化、快速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共建共享,加强社会建设,着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全面推进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和谐随县,把我县打造成随州“十二五”期间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建设与发展并重互促。着力推进生态园林县城、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以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为落脚点,着力推进县经济开发区、闽商石材工业园和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建设“2+8”工业园区;以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龙头”为目标,着力推动旅游景点大开发,形成“一主两翼”、规模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
2、坚持错位竞争推动特色发展。利用农产品丰富的优势,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壮大种植、养殖规模,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稳步扩大出口;利用新建县和农业县的优势,外争支持、内优环境,大力开展立项争资和招商引资,推动全民创业,始终保持投资大幅增长,培育壮大特色工业企业;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旅游资源大整合和旅游产业大发展,形成旅游产品丰富、服务设施配套的旅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拉动居民消费。
3、坚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转变,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积极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和经济规模,培育新兴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扶持发展现代农业,调整种养结构,引导规模种植、科学养殖,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和商贸业,大幅提高服务业比重,调优一、二、三产业结构。
4、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紧紧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5、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成为全省“小政府、大服务、高效率”的先行县,尽快建立有利于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思想,全面提高思想、文化、人才、经济等领域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6、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全域谋划、城乡互动、优势互补,不断加快城镇化步伐,全面推进新县城建设、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7、坚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进随县和谐发展。
(三)战略目标
根据国家、省、市要求及我县“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重点,围绕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特色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五个方面设置5大类、35个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2个,预期性指标23个(详见表1)。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初步考虑:
一是成为随州“十二五”时期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经济总体规模快速壮大,县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就业岗位稳步增加,居民收入继续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完成随县县城建设(含新区建设和老镇区改造)任务,建成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两大年产值达百亿元的支柱产业,初步将随县建成世界华人寻根谒祖朝圣地、华中生态文化旅游名胜地、湖北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随州新型工业基地和鄂北区域物流中心(简称“四地一中心”)。“十二五”期间随县经济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增速。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6%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 %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十二五”期末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前50位。
二是工业发展平台不断完善。初步建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2+8”工业发展平台。将县经济开发区建成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年产值达100亿元,利税2亿元以上;闽商石材工业园产品实现由初级资源型向精深加工的根本性转变,年产值达100亿元,利税1.5亿元以上;8个镇(场)特色工业园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经济效益显着、就业吸纳能力增强。
三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建成由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和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构成的完备的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教和成教,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建成由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镇(场)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组成的完备的医疗服务机构和体系,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劳动者就业范围逐步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健康发展。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初步建成功能齐全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农村居民入住新居率达到40%以上;基本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有效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发展小城镇,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
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着增强。总人口控制在105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稳定在112475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地表水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城镇空气质量控制在二级标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基本保持稳定,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年均分别下降2.5%、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
三、“十二五”时期全县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
(一)以全面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战略为载体,实现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时期的基本思路是,高举“解放思想、实干兴县”旗帜,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推进特色发展为着力点,以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战略为载体,着眼于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旅游规模化,坚持建设与发展并重互促,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思路,培植壮大十大特色种植板块,建设一个省级特色农产品加工园、两个市级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按照生态环保和结构调整的要求,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大幅提升工业发展规模和质效;以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叫响旅游品牌,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带活全县商贸服务业。
(二)以县城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 加快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
一是全域规划建设路、水、电、气等城乡基础设施。建成以县城为中心,外接高速、国省道,内连各镇、直通村组的公路交通网;在县城新建一座能满足县城10万居民今后5至10年生产生活需要的水厂及其供水管网,在农村建起以集镇水厂为中心、集中安全饮水工程和供水点相结合的安全饮水网点,使全县安全饮水率达100%;建成能满足今后10年生产生活需要的城乡一体化的供变电设施;引进“西气东输”管道天然气,在镇(场)合理布点液化气站,大幅增加燃气和液化气普及率;建成以县购物广场为中心,以镇、村配送中心、农贸市场和农家店为网点的商业网点。二是建设生态园林县城。按“行政办公区、厉山古镇景区、河东工业新区和城北仓储物流区”四大板块组团,高起点规划建设体现“古”、“全”、“美”、“新”四大特色的生态园林县城。三是统一规划建设19个镇(场)。其中厉山为一级镇,洪山、殷店、唐县、小林为二级镇,均川、安居、万和、澴潭、长岗、三里岗为三级镇,其余为四级城镇,分别按照旅游、边境贸易等功能包装改造。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按照“随南成片、随中连线、随北建点”总体思路,因地制宜开展新村建设和村庄整治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以加快工业发展平台建设为手段,推进新型工业化
着力打造“2+8”工业园区。一是加快县经济开发区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整体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选址规划建设一个面积为1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作为随县经济开发区的“园外园”。二是加快闽商石材工业园提档升级。按照 “一园三区”(花岗岩生产区、钾长石生产区和新农村示范区)的格局加快建设步伐,重点引导入驻企业提档升级,实现由资源开发型到精深加工型园区的转变。三是引导镇(场)工业园抓好规划管理,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优惠政策,增强承载和吸纳功能。在建好工业发展平台的基础上,大力招商引资,推进全民创业,实施“满园工程”,在全县形成企业集群发展、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的工业发展格局。
(四)以培育两大支柱产业为突破口,推动随县特色发展
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石材加工、纺织服饰和文化旅游等五大优势产业。积极向上争取产业集群发展、生产调度、中小企业发展、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大力扶持我县龙头企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规模企业、中小企业。一是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壮大香菇产业集群,引进全国知名畜禽深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力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率先突破,达到年产值百亿元的产业规模。发挥资源优势,引导闽商石材工业园内企业向精深加工企业转型,力争将石材产业打造成我省乃至华中地区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加快“一主两翼”景区开发建设进度,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配套旅游产业发展,力争年产值达到百亿元,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强县的跨越。
(五)以强化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为标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点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立节能减排和绿色增长的长效机制。
(六)以机制体制创新为抓手,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以建立全省“小政府、大服务、高效率”的先行县为目标,大力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行政服务环境;坚持对外开放,立足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战略方向,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把扩大开放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活动,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调整外贸结构,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改变特色农产品出口“一枝独秀”的局面,形成多点开花的外贸出口格局。
(七)以加强公共服务和完善社会管理为推手,促进和谐随县建设
把和谐随县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健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健全社会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做好安全维稳工作。
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11月1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