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索引号
        000014349/2022-00079
        主题分类
        气象、水文、测绘、地震
        发布日期
        2021-11-26
        发文字号
        随政办发[2021]33号
        效力状态
        有效
        编辑
        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政府办公室
        审核
        系统管理员
        发布机构
        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政府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随州高新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政府各部门:

        《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11126

        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随州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更优质的气象保障。

        坚持需求牵引供给。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随州专汽之都、现代农港、谒祖圣地、风机名城特色产业布局,为随州打造全省特色增长极提供气象服务供给。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聚焦气象核心业务和关键技术,大力实施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应用新技术,打造气象服务新业态。

        坚持全局统筹协调。加强气象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一盘棋思想,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二、发展目标

        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保障有力的气象服务体系、智慧精准的气象业务体系、开放协同的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规范有序的现代气象治理体系;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核心的现代气象业务取得新进展;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彰显,气象服务保障民生能力明显提高,气象服务生态保障、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能力显着提升;气象现代化建设迈向更高水平,气象综合实力升至全省前列,气象预报能力和水平、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全省领先。

        “十四五”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气象现代化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2025

        科技

        创新

        创新成果产出

        66

        70

        大数据应用水平

        75

        90

        研发投入水平

        33

        50

        精密

        监测

        灾害性天气监测率

        71

        85

        乡镇自动气象站标准化率

        50

        90

        观测装备技术水平

        71

        85

        精准

        预报

        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

        85

        90

        强对流天气预警平均提前量

        分钟

        45

        50

        24小时天气预报准确率

        85

        88

        月气候预测准确率

        74

        76

        精细

        服务

        气象灾害风险综合普查县级覆盖率

        100

        重点行业气象灾害风险业务覆盖度

        50

        80

        人工影响天气保障率

        64

        85

        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

        98

        ≥98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

        93

        ≥95

        三、 主要任务

        (一)着力增强发展动能,构建气象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1.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机制。深化与上级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至少组建2个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的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机制,建立团队揭榜机制,实现科技创新服务业务需求。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向标准规范和应用深度延伸。

        2.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气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将气象高层次人才纳入地方人才工程予以支持。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一批高级首席专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正研级人才实现零的突破。深化市校合作,加强基层急需人才的联合培养和引进。

        3.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随州战略发展气象需求,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北斗卫星、5G等新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加强关键技术科研攻关,重点在智能监测预报预警、暴雨和强对流精细化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染传输监测和评估、乡村振兴气象保障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气象科技项目。

        (二)着力保障生命安全,构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1.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推进市县两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将预警信息发布纳入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基于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精准靶向发布业务。发展基于全媒体的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体系,利用北斗卫星、电子围栏、5G等新技术,构建广覆盖、立体化的预警发布网络,畅通预警发布绿色通道,构建即插即播机制,实现预警信息进村入户到人。

        2.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高标准完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发展高敏感行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完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森林火险、重污染天气等气象风险预警。统筹城乡气象综合防灾减灾,施行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制度。全面履行安全生产委员会和相关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

        3.提升灾害应急气象保障能力。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发展需要,推进气象应急保障能力现代化。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气象分类应急响应策略。强化与涉灾部门协调联动,建设突发事件综合风险分析和预警辅助决策系统,提升联合会商、风险研判、应急处置综合效能。强化应急救援现场保障,推进应急气象装备智能化、标准化建设。

        4.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强化各级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指挥机构职能作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推动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政府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纳入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融入乡镇服务农民区域中心建设。参与构建网格化管理、直通式服务、多元化参与的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组织体系。

        (三)着力保障生产发展,构建特色产业气象服务体系

        1.提升专汽之都气象服务能力。融入随州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建设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气象设备计量检定中心,服务随州应急装备生产和检定。参与专用车标准检测和实景测试基地建设,建设高标准气象监测站点,为专用车标准检测、应急装备实景测试、行业认证及标准制定、应急培训演练等提供数据支撑。加强专汽产业聚集地区风险普查、评估、论证,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提供科学支撑。

        2.提升现代农港气象服务水平。围绕全市三区建设需求,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建立智慧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基于随州两香一油、随县马铃薯、广水吉阳蒜等特色经济作物,发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建立全生育期、全产业链气象服务体系,认证一批气候好产品。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灾害风险区划,为引进新型农业产业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支撑。

        3.提升谒祖圣地气象服务质量。围绕寻根节等重大文化活动,提升精细服务和应急保障水平。基于炎帝文化特色,挖掘农耕气象文化内涵,从科学角度传播文化遗产。开展生态旅游、生态气候休闲养生适宜性评估,推进气候宜居城市(镇)”“天然氧吧等国家气候标志品牌创建。联合文化和旅游部门开展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开展主要景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研究,构建气象灾害预警模型,提升旅游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4.提升风机名城气象服务效益。加强与风机厂家合作,探索开展基于内外气象条件变化的智能新风系统研究,助力提升风机产业附加值。强化与华润等新能源公司合作,开展全市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精细化评估,推广应用风能(光伏)发电功率精细化预测方法和雷暴、覆冰等灾害性天气预警研究成果,提升新能源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四)着力保障生活富裕,构建普惠公众气象服务体系

        1.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基于智能网络预报,提供基于位置和场景、精准推送的普惠化、分众式气象服务,构建以行政村、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网格化气象服务新格局。建立气象信息快速传播机制,发展智慧气象服务插件,全面融入地方融媒体、政务生活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气象服务触手可及。

        2.发展健康气象保障服务。加强健康产业发展气象保障服务,开展运动、休闲、康养、文旅等气象指数预报。整合气象、环境、健康多部门资源,开展气象条件与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探索开展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花粉症等气象敏感性疾病的风险预报技术研究,开展疾病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和风险预测。

        3.增强气象科普供给能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样化、特色化气象科普能力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气象科普教育体系。推进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融入中小学科普教育体系。推进气象科普融入社会科普场馆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气象科普示范基地、示范社区。

        (五)着力保障生态良好,构建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体系

        1.提升生态安全气象服务能力。围绕鄂北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战略布局,完善生态气象综合观测系统,补充开展针对性的生态气象环境要素观测,推进多部门多领域生态环境多元协同观测,建立集约化基础数据库,实现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共享;充分发挥气候监测分析评估、气候区划、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气候服务保障作用,联合开展生态系统质量评估。

        2.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与气象部门的数据共享、会商研判和应急联动,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建立集霾、空气质量、污染气象条件于一体的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体系。开展输入型污染物跟踪监测和气象条件对主要污染物影响的定量评估,开展城市大气环境容量和综合治理效益动态评估,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城市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3.发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开展针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水库蓄水区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进一步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由防灾减灾型向生态修复性转变;积极搭建云水资源综合监测系统,强化对降水云团的追踪和监测,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识别水平;逐步升级人工影响天气高性能自动作业装置,推动全市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实现人工操控和智能遥控相互结合的作业模式。

        (六)着力夯实发展基础,构建三精气象业务体系

        1.优化精密监测气象业务。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构建全域全天候实时感知的三维立体精密监测网络;重点布局面向农业、生态、能源、交通、旅游等领域,推进行业需求型观测能力建设;整合气象观测网、公安天眼系统、水利工程动态监管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等相关部门观测资源,提升气象灾害综合观测能力。推进部门为基础、企业同参与技术装备保障社会化进程,形成适应观测业务发展的气象装备保障体系。

        2.发展精准预报气象技术。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与气象预报预警业务融合应用,发展智能化、客观化、概率化预报预测技术,重点提升暴雨、降雪、雷电、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发展融合多元观测资料的强对流识别报警技术,提升强对流天气初生监测识别能力;发展大数据多维分析和挖掘技术,提升网格预报精细化预测水平和预报准确率。

        3.提升精细气象服务水平。基于精密监测和智能感知业务,探索研发基于影响的气象服务指标模型库,形成智慧气象服务支撑能力;基于用户行为和个性化需求,开展用户数据融合分析和挖掘应用,发展服务产品智能加工技术;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用户请求自动响应、渠道产品智能适配的气象服务产品设计、制作、推送体系,实现伴随式、无感知气象信息服务供给。

        (七)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构建高效气象治理保障体系

        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党建推动气象业务发展,促进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加强政治建设,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本领,增强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气象事业发展的行动自觉。加强思想建设,打造气象特色党建品牌和文化品牌,传承红色精神。加强组织建设,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纪律建设,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体系,完善党风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2.全面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气象法制保障,健全普法责任机制,完善气象法律规范体系,推动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加强气象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应用。优化行政执法体制,完善以市级为主、县级配合的气象执法体系与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升气象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

        3.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深化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各级政府综合防灾减灾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和计划财务体制,推进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气象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以数据为中心,优化业务职责,发展研究型业务,建立集约高效运行机制。稳妥推进气象事业单位和企业改革。

        4.全面实施强基工程。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十强为标准,加快推进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基层台站建设。统筹集约市、县各项资源,以气象服务需求为主导,优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以智慧、集约为目标,推进基层气象服务规范化和特色化,实现市县气象事业一体化发展。以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为导向,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实现基层服务突破、创新、提质、增效。

        四、 重点工程

        (一)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工程  

        实施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工程,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气象科技创新良好生态,围绕地方战略气象需求开展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驱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1.创新团队建设。至少联合组建2个创新团队,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项目团队申报机制,完善创新团队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

        2.实施育才引智计划。实施国家级、省级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十四五期间正研级人才力争实现零的突破。加强生态气象、农业气象、气象大数据开发应用等重点及特色领域人才引进和创新团队建设。

        3.实施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围绕随州战略发展气象需求,重点实施智能监测预报预警、暴雨强对流精细化预报、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气象保障服务供给能力。

        (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随州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融入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探索建立大数据融合智能预警的防灾减灾服务新业态,建立健全精准、高效、共享的气象灾害预警体系。

        1.智能监测预警业务系统。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应用,基于灾害发生区域服务对象,建立实时、精准、高效的靶向预警服务系统,实现灾害性天气预警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延伸。

        2.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支撑系统。建立精细到乡镇的极端天气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实现多灾种监测、多场景分析、多平台联动、多部门协同等功能,服务政府的防灾减灾决策与精细化管理。

        (三)鄂北生态屏障气象保障工程

        集中优势资源,联合相关单位,建设鄂北生态屏障气象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产学研用循环机制,促进业务科研双向互动,提升鄂北生态屏障气象保障科技支撑能力,助力随州将空间生态资源打造为品牌发展资源。

        1.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联合推进生态环境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加强环境气象预报预警、评估分析和科研能力建设,开展鄂北大气污染物输送通道、基于气象条件的减排策略研究,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削峰降污、精准治霾、生态修复中的保障支撑作用。

        2.林火遥感监测平台。基于风云系列卫星、随州双偏振天气雷达等新型探测技术,研发森林火险气象条件风险预警模型和林火监测预警气象服务系统,可疑火点警报信息自动化靶向推送至相关人员。

        3.水资源安全气象服务平台。立足随州水资源实际,精准对接防汛安全与水资源科学利用的需求,建设水资源安全气象服务平台,探索水库群气象服务的新模式,联合开展随州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开发覆盖长短期的水资源安全保障决策气象服务产品,服务地方政府水资源安全管理与城市发展规划。

        4.立体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建设。积极参与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湖北基地建设,加强中央、地方、部门三方投入,基于作业飞机、高山烟炉、固定炮点、流动作业车,构建立体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提升空中云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乡村振兴战略气象保障工程

        加强农业产业化气象保障能力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气象保障。围绕随州现代农港发展战略,建立智慧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1.粮食安全气象保障系统。建立基于3S技术、物联网、图像识别等新技术的智能监测网,发展完善气候年景、作物产量和品质、气象灾害和农业病虫害等预报、预警、评估技术,为粮食安全提供气象保障。

        2.建设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围绕两香一油、马铃薯、吉阳蒜等本地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或示范基地)。围绕香菇产业基地,开展菌种培育、种植、深加工、储存、物流等全产业链条式气象服务。

        3.打造乡字号服务品牌。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气候好产品。 开展特色气候小镇等生态气候标志论证,为乡村规划和人居治理提供支撑。

        (五)新能源气象服务示范工程

        随州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发电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加快实施新能源气象服务示范工程,为随州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助力随州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集群。

        1.打造新能源气象服务科技创新团队。基于数值预报人工智能等技术改进复杂地形影响下风、太阳辐射量等核心要素的客观定量预报技术,提升随州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报准确率。

        2.组建鄂北新能源气象服务联盟。围绕鄂北岗地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科学规划、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与气象预警服务开展协同攻关,为鄂北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六)文化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工程

        围绕随州炎帝”“编钟两大文化品牌和大洪山、银杏谷等景区,开展文化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工程建设,将气象文化、气象服务、气象科普融入到地方文旅战略。

        1.全域气象科普场馆建设。将气象科普融入到中华农耕博物馆、中国编钟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之中。联合随县净明小学,建设农耕气象为主题的校园气象科普馆。在随县柳林镇,建设“8  12”随州特大暴雨实践教育基地。

        2.开展国家气候标志创建。推进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等国家气候标志评选,提升本地气候旅游资源开发价值。

        3.发展气候景观预报服务。围绕大洪山云海、银杏谷黄叶、铁山红叶的气候景观,开展气候景观预报,提升景区的旅游观赏价值,促进本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七)台站综合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推进基层台站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强化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补齐观测、预报、服务短板,全面提升基层台站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支撑能力。

        1.构建市县一体化党建品牌。突出党建的红色引擎作用,融入地域文化、气象文化等元素,一体化设计市县党建品牌,构建“1+N”融合品牌体系,以党建推动气象业务发展,促进气象服务能力提升。

        2.开展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随县国家气象观测站、随县气象预警中心。实施水电气和信息网络扩容升级,完善周转房、职工食堂、安保等配套设施建设。强化九里岗雷达站等偏远台站生活保障建设。

        3.提升综合探测能力。强化与军队、航空、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合作,围绕云水资源开发、中小尺度地形对气象要素影响、大气污染物输送,在大洪山、桐柏山等地区,布设新型探测设备,提升垂直探测和承接科学试验任务能力。

        4.大力发展气象科普。联合开展中小学农耕气象气象科普课程体系研究,将炎帝农耕文化和气象科普融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与党校合作,将气象科普纳入学校干部培训课程。因地制宜建设气象科普馆(基地)和站史馆。

        五、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落实

        建立规划工作组织机构,加强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落实各级责任。建立规划实施协调机制,做好规划实施与预算编制、执行的对接,提高规划执行水平。

        (二)加强财政保障,拓展投入渠道

        积极拓宽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渠道,进一步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同时创新市场化服务应用,通过为社会、行业提供优质气象服务,获得智慧气象服务社会化经费保障投入机制。

        (三)强化项目带动,精准对接需求

        立足国家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围绕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布局,对接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目标定位,承接上级气象部门决策部署,依托中央和地方项目建设,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四)强化科技赋能,优化发展环境

        深化气象科技合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攻关共性关键技术,推进气象科技成果向业务、服务转化。落实激励气象科技人才创新发展政策举措,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全链条上,集中打造激励气象人才创新发展的立体政策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