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加强、优化、统筹全市应急能力建设,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和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稳步推进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风险和损失,为随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结合随州实际,制定本规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立足“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两个坚持” 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三个转变” 即: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对标大安全、实施大联动、开展大应急,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风险和损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守牢人民立场。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党的领导下由各级政府牵头,以应急部门为主体建立统一的领导指挥机制,统筹相关应急力量形成联动合力,完成应急管理任务。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抓好应急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事前治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把应急管理工作重心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坚持精准治理,加强灾害事故全过程精准防控,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实现精准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救灾保障、精准监管执法。
坚持依法管理,发动社会共治。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开展应急工作,从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水平。建立健全应急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体系,依法应急、按章运行、严惩违规,确保良性循环。组织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提升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筑牢防减救灾的人民防线,加强社会共治。
坚持全面推进,狠抓重点突破。统筹推进各地区、各行业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应急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及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弱项,既顾当前需求,又谋长远发展,着力解决全局性、普遍性、紧迫性、瓶颈性问题。
1、总体目标
到2035年,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管理治理体系,重大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领域本质安全水平显着提高,自然灾害防御和巨灾应对能力不断加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大格局逐步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着增强。
锚定2025年目标,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全灾种、大应急”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着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显着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各项灾害事故主要指标持续稳定下降,较大以上事故有效遏制。
2、分类指标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领导体制、指挥体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更趋合理,协调更加顺畅,应急管理队伍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应急管理机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大幅改善,工作效率、履职能力全面提升。市、县两级全部实现应急物资保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专业人才占比不低于60%、装备达标率不低于80%,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和行政村(社区)服务站(点)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灾害事故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检测、风险早期感知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显着增强,城乡基础设施防灾能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升,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较大安全事故。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公众应急防范意识和安全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建成市级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和全市综合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精准治理能力逐步加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全面覆盖。科学布局、大力推动、引导综合救援、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建成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实现应急预案、应急通信、应急装备、应急物资、紧急运输等方面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单起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控制在30亩以内,24小时扑灭率达95%以上;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人员及时得到基本生活救助;救灾物资储备达到保障1万人基本生活所需的储备量。
——各类核心指标控制较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平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等核心指标努力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1、加强安全风险源头治理。强化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和监察监管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各领域各环节生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建立生产安全风险数据库和隐患分布“一张图"。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制度,开展全市灾害综合风险调查、重点隐患排查,摸清全市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分类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建立常态化的气象灾害与次生灾害多部门联合调查机制,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开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基础数据收集,编制完善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救灾风险图。集中调查收集建(构)筑物的结构基础数据,分类开展灾害风险隐患识别,摸清全市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开展水旱调查分析,修订水文特征值和水文手册,加强江河湖库及山洪灾害区域排查,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进行登记,编制完善洪水风险图,建设水旱灾害风险调查与重点隐患排查数据库。
2、加强风险和事故调查评估论证。强化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动态管理,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准入评估审查,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准入的调查、评估、论证工作。建立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火灾等灾害灾难的风险调查、评估和论证机制,加强对致灾风险、安全隐患级别、承灾体脆弱性、灾害链特征等分析评估,开展灾害情景构建,提升评估的精准性和防控能力。建立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规划与立项重大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一票否决”。
3、加强重大生产安全风险防治能力建设。围绕专汽之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炎帝文化、风机名城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领域重点风险、重大危险源评估诊断分级,不断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尾矿库、交通运输、功能园区、城市建设、危险废物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加快淘汰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加强在用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建设,通过物联网将尾矿库各项监测数据接入全省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全天候在线监测监控。大力推动工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执法,落实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分级监管,严格落实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
4、加强自然灾害治理能力建设。加强灾害应急治理项目建设,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内学校、医院、居民住房、基础设施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的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推进山洪灾害治理、防洪排涝整治、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加强堤防、水库等防洪设施建设,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库和其他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抗旱能力。统筹开展避险集中安置、工程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加强农村、山区特别是地震、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道路的建设、管理,提高道路基础设施灾害防御和保通能力。开展防灭火应急能力建设,推进护林站(点)、以水灭火管网、防火应急道路网、林火阻隔系统、直升机取水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无人机监测巡护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建设新一代森林火灾预防信息网络。
5、加强应急管理责任制落实。明确市、县、镇三级应对事故和灾害的事权划分,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同为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明确应急部门综合监管和有关部门行业监管的职责界限,压实全市公路、水运、铁路、建筑、农业、水利、电力、军工、民爆、特种设备、旅游、教育、邮政、电信、林业、气象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应急管理的主体责任,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优化整合目标考核事项,将安全生产、消防、森林防灭火、防灾减灾救灾纳入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的考核内容。制定权责清单,探索建立“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机制。深化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治理机制。紧盯危化品、非煤矿山、消防等行业领域,加强对关键少数的重点管控,强化源头治理,压实安全风险源头单位主体责任。
6、加强舆情应对和引导能力提升。加强应急舆情的监测、研判和引导,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机制,规范现场应急处置、新闻发布、网络及社会舆情应对等工作流程。建立应急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新媒体应用,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强化信息发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确保公众知情权。
7、着力提升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以消防救援队伍为基础,加强应急队伍快速反应能力、果断决策能力、严密组织能力、精准施救能力、密切的协同能力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积极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国家综合性救援力量与地方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队伍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共训共练、救援合作机制,发挥好各方面力量的统筹合力。加强训练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完善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森林消防能力建设,成立不少于30人的市级专职森林消防队伍,不少于15人的县级专职森林消防队伍。
8、全力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建立常态化的应急资源调查机制。编制应急物资战略储备规划,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布局和区域布局,健全应急物资实物储备、合同储备和产能储备管理制度,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加强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采取新建、改扩建、租赁和代储等方式和自主建设、依托建设、融合共建等形式,加快形成以市级储备为核心、县级储备为依托、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储备为补充的网格化布局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生活类救灾物资、消防应急救援装备、地震应急救援装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水利防汛抗旱物资、地质灾害救援应急物资、森林防灭火物资等应急物资储备。结合各地风险和灾情特点,补充储备品种、增加储备数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家庭储备应急物资。
9、积极推进避难场所建设。结合城乡国土空间发展规划,根据灾害特点、人口分布和城乡布局,统筹设置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加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人防工程、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改造或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增加避难场所数量,就近就便安置受灾群众。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供水、供电、消防、卫生防疫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11、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手段的运用。研究制定应急领域科技创新的激励政策,加强应急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安全风险防控,加强科技手段的运用,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等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提高灾害信息获取、模拟仿真、预报预测、风险评估、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应急通信与后勤保障能力。
12、加快应急产业发展。推动应急产业集聚式发展,推进曾都区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培育应急产业龙头企业,打造我市应急产业装备制造的特色品牌,支持其纳入国家应急产业重点企业名单,带动形成区域性应急产业链。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制定推进政府购买应急服务指导意见,推动应急服务专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推进应急装备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提升应急装备配备的现代化水平,推进应急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发展。支持成立应急产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应急产业发展。
13、加强应急人才培训培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应急管理队伍,打造一支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培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救援主力军。加强新技术、新法规、新知识和实践业务学习,组织应急干部专业培训,培养一批能参善谋、能决善断的应急管理干部。组织开展大讲堂、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培养一批知晓理论、精通操作的技师技工队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一批综合业务全面、专业能力精深的应急专家。遴选1-2家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安全技能实训和特种作业人员实操考试示范基地。
14、加强社会动员。建立和完善社会共治共享应急制度,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发挥社会力量在人力、技术、资金、装备等方面的优势,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现场救援、款物捐赠、物资发放、医疗救助、心理抚慰、灾后恢复重建、技术服务、安全培训、科技支撑等工作。
15、推进应急管理网格化建设。最大限度协调利用社会综合治理网格或基地现有网格资源,通过范围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延伸应急管理触角,积极推动应急管理网格与既有网格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工作绩效、信息平台等方面的融合对接,实现群防群治,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全域覆盖、资源整合、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网格化服务体系。
16、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全面建设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夯实工作责任。以辖区可调动的应急队伍和力量为基础,组织乡镇(街道)民兵、医院、学校及所属单位、企业等人员,组建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安全监管体制,推动建立独立的应急管理(安全监管)机构。开展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推进乡镇(街道)开展以一个应急办、一支救援队伍、一个物资储备库为内容的“三个一”标准化建设;推荐村(社区)开展以有专(兼)职管理人员、有救援队伍、有应急广播、有信息员、有经费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五有”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村(社区)应急服务站(点)全覆盖。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配齐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灾害信息员。广泛开展应急管理示范村(社区)、综合减灾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
17、加强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应急文化,广泛开展应急教育,拓宽渠道、丰富形式,提升应急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安全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定期开展农村居民点和城市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疏散避险演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群众防线。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现全市应急广播终端行政村全覆盖,推动应急知识宣传、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和灾害风险预警常态化。依托现有资源,积极建设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科普教育警示(防灾减灾体验)场馆。
18、完善集中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成立(调整)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强化应急委对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衔接好“防”与“救”的责任链条。总结探索党政主要领导“双主任”“双指挥长”制,构建统一指挥、权威高效、反应灵敏的应急指挥体系。按照“上下基本对应”原则进一步理顺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救援抗震救灾等指挥体制机制,构建上下贯通、衔接有序的工作体系。坚持“属地为主、分级负责”,按照“综合协调、权责对等、专业处置”的原则,建立应急指挥组织架构和专业化的应急指挥工作流程。加快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协同联动的全市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19、优化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三委三部”和应急委各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的运行机制和议事规则,健全“平急结合”应急联动机制,明确常态应急管理与非常态应急响应相互转换的条件、方式、程序并加强演练。强化“三委三部”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厘清应急与水利、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应急专家咨询机制,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专家库,做好应急管理决策咨询和参谋工作。
20、建立督导协调机制。理顺“防”与“救”、“统”与“分”、“上”与“下”、“左”与“右”之间的关系,按照行业部门主建主用负主责,应急部门管总管统管督导的思路,建立统一高效应对全灾种的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应急部门统筹、指导、监督、协调、考评、奖惩机制建设,加强部门、地区、行业之间协调配合,确保应急工作指令清晰、系统完备、条块畅达、执行有力。完善军地应急联动协调机制,明确需求对接、兵力使用的程序方法,提升军地联合应急救援水平。注重分级分类协同机制和专业队伍与综合力量互补机制建设,加强本级救援力量和辖区以外支援力量协调机制建设。
21、强化风险和隐患信息动态监测。优化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监测网络。推动高危行业领域企业提升重大风险智能监测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健全完善多种感知设备科学布局的先进物联网监测系统。建立统一完善的风险和隐患信息监督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重大风险和隐患在线动态监测。加强对地震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加强矿山采空区、岩溶塌陷集中区和重大项目工程在选址、设计地勘和施工中的实时跟踪监测。
22、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紧抓“新基建”机遇,积极推动应急大数据监测预警中心建设,加强气象、地震、水利、自然资源、林业、公安、经信、住建、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共建共享,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警能力。完善“分类管理、分级预警、平台共享、规范发布”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强化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精准发布能力,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精准度和实效性。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提升面向公众的突发事件应急信息传播能力。
23、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分级分类完成市县两级政府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备案工作,加强相关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应急预案管理机制,按照全面覆盖、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编制本级、本行业领域、本单位专项应急预案;强化重要目标物、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保障等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构建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全层级、全过程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预案动态管理,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修编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加强应急预案评估和演练,提高预案的强制性、规范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4、建强综合性救援队伍。大力建设“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按照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建立健全建设标准体系,完善实战牵引的备勤训练模式,推动消防救援队伍由应对单一灾种向多灾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转型发展,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作用。
25、推动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坚持专业能力建设和综合能力建设相结合,加强地方森林防灭火、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危化品处置、非煤矿山救援、防汛抗旱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优化力量布局,配齐配强救援装备,完善保障机制,提升救援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充分发挥在各类灾害事故处置中的专业作用。
26、积极发展社会救援力量。建立健全应急响应社会动员机制,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行动。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救灾联动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常态减灾、应急救援、过渡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探索建立综合性救援力量与地方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及驻随部队共训共练、合作救援机制,提升协同应急救援水平。
27、加快完善应急管理有关标准。着力加强风险隐患评估识别、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标志标识、应急队伍及装备配置、公共场所应急设施设备配置、应急物资储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演练、灾情评估、避难场所等相关标准的实施。开展应急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有关标准。
28、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不断提升基础硬件水平,加强全市在指挥场所、基础配套设施以及通信保障能力提升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在复杂条件下的前突侦查通信能力和极端情况通信保底能力和大面积、大规模应急救援通信保障能力。加强无线电频率管理,支持基层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应急机构配备小型便携应急通信终端。
29、强化应急物资保障。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建立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机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资金保障,加大应急储备专项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调运和征用等应急运输补偿机制,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推进应急物资储备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应急物资管理及调配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物资调配效率。创新物资储备管理模式,坚持分级与分类储备相结合、实储与代储相结合、应急储备与常态储备相结合,完善物资收储轮换、保养报废机制。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积极推进应急物资调拨与配送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
30、强化应急运输保障。建立健全交通运输部门参加的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协同保障机制,推进跨部门、跨区域、军地间应急联动模式。加强运输绿色通道建设,研究制定应急救援车辆收费公路免费通行、应急救助物资及捐赠物资运输绿色通道等相关政策制度。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充分利用各类社会物流资源,加强应急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建立多层级的应急物资中转配送网络。推广使用无人机、智能配送机器人、智能快递柜、无人超市等“无接触配送”方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应急物流调控水平。
(一)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实施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具备应急值守、预警监测、调度会商、应急处置、应急指挥等功能,能够掌握全市安全动态和灾害救助保障能力并优化配置指挥“中枢”,形成对全市安全可靠预防、全方位监测监控、准确预测、快速预警和高效处置的运行机制与能力。以此为基础实现与应急部、省、市、县四级应急指挥系统联通,形成上下联动的智慧化应急指挥系统。
(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消除监测盲区,提高监测覆盖率。依托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搭建信息化平台,加快现有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智能协同“一体化”、智慧决策“一张图”、基层联动“一键通”。
(三)市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工程。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规范达标”的原则,高质量建设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确保建成后能补齐我市应急物资储备种类单一、数量短缺的短板,确保一旦发生事故灾害,能及时调拨物资进行处置、救助。
(四)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建立自然灾害数据库,对本地区易发生自然灾害的类型、致灾风险、承灾体脆弱性、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区域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特征等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存在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时段、部位。同时,编制本行政区域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图和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图。
(五)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依据“坚持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根据地质灾害调查勘查与评价结果,对不适于治理的、危险程度高、危害性大、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有计划的分批搬迁。对直接威胁城镇、人口集中的居民点和重要设施安全,且难以实施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点实施工程治理。
(六)森林防火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加强随州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基础能力建设,通过建立森林火灾视频监控预警系统项目建设,降低防火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确保森林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七)应急管理科普基地场馆建设工程。采取政府投资、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社会投资等方式,建设具有纪念、展示、宣传、教育、体验等功能,主要承担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和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对外形象宣传等任务的公共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基地。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进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重要项目、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尽快落地见效。
(二)加大建设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投入机制,扩大应急管理专项资金规模,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带动作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应急管理事业建设,促进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快规划实施。强化规划硬约束,对规划执行情况定期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