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发布时间:2021-12-03 18:43
        • 信息来源:
        • 编辑: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农业农村局
        • 审核: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农业农村局
        打印

        一、“十三五”农业发展目标

        到2020年,力争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0万吨左右;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5%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牧业产值达到115亿元,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渔业产值达到16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值突破850亿元;家庭农场1500家、农民合作社3000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力 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二、“十三五”农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种植业发展布局。紧紧围绕粮食生产这根主线,提升发展食用菌、马铃薯、优质桃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蔬菜、茶叶、油莎豆新兴特色产业。努力把粮食建成优势产业,把食用菌建成长效产业,把蔬菜建成高效产业,把马铃薯、优质桃建成强势产业,把茶叶建成出口产业,把油莎豆、菌草等建成朝阳产业。粮食生产要遵循“稳定面积、调优结构、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发展加工”的原则,努力提高随州优质大米市场竞争力。食用菌以随南(三里岗镇、洪山镇、长岗镇、柳林镇)、随北(草店镇、殷店镇、万和镇、吴店镇)为重点发展木腐菌,随中重点发展草腐菌、珍稀菌和鲜菇生产。建设2个食用菌菌种生产及新品种展示试验中心,建设2个万吨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3个食用菌集散加工出口产业集群。蔬菜以安居镇、厉山镇、万店镇、淅河镇、蔡河镇为重点,在稳定城郊露地蔬菜生产基础上,以康华农业、麦穗集团、怡佳、腾龙蔬菜种植合作社为重点,加快发展设施蔬菜生产。马铃薯发展以唐县镇、厉山镇为中心的板块,扩大种植规模,推广优良品种。以金银丰食品公司为依托,加快发展马铃薯主食化工程。优质桃发展以尚市镇、蔡河镇、洪山镇为中心,力争建立1个品质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的精品生态果园示范基地。茶叶以随南洪山镇、随北武胜关镇、草店镇、随中何店镇为重点,建设5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中兴食品、神农茶业、棋盘山茶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茶叶出口。以草店、三里岗、何店为中心,结合养殖产业,发展菌草种植。全力打造万店、淅河2个万亩油莎豆示范基地,以欧博美公司为重点,培植油莎豆龙头企业,打造随州油莎豆品牌,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畜牧业发展布局。畜牧业发展以猪禽提质、牛羊增量、壮大养鸽、突出加工为主线,确立“猪牛羊禽齐发 展,肉鸡工程在曾都,牛羊产业在随县”的优势畜产品生产区域。一是重点在淅河、万店、何店、南郊、殷店、唐镇、安居、洪山、环潭、均川、郝店、武胜关等片区发展生猪产业,提高生猪养殖效率和生产水平;二是依托湖北正大的亿只鸡工程和湖北同星科宝家禽育种公司15万套祖代鸡产业,在曾都的万店、南郊、何店、淅河等乡镇发展肉鸡养殖,建立完善品种、饲养、免疫、环境、加工等标准体系,打造成中南六省最大的肉鸡养殖基地;三是充分利用随县草地资源丰富这一自然优势,在随县新街、厉山、殷店、万和、洪山、三里岗等区域大力发展牛羊草地畜牧业,壮大全省具有影响力的“雪花牛肉”、枣北黄牛养殖基地。

        (三)水产业发展布局。以湖北大自然农业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进一步优化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区域布局,打造随州乃至鄂北地区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加工产业板块。以广水市宝荣甲鱼养殖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健康养鳖、生态养鳖模式。在蔡河、郝店、长岭、安居等水源条件好的乡镇发展生态甲鱼养殖基地5000亩,在全市推广稻田养甲鱼8000亩。大力推广稻田养虾、稻田养鳅等,稻鱼共生模式,力争达到以湖北随州细鳞斜颌鲴原种场建设为核心,加大原良种场建设力度,打造我市鄂东北水产苗种繁育中心的地位,辐射孝感、信阳、襄阳等周边地区。以水库生态鳙鱼为重点,在徐家河、先觉庙、封江口、黑屋湾等大型水库,建设水库生态渔走廊。

        三、“十三五”农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大幅度提升耕地质量,将粮食产能落实到田头地块,实现“藏粮于地”;深入推进水稻高产攻关技术和马铃薯、玉米高产栽培研究,加快推广优良品种和集中育秧、秸秆还田、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和优质粮比例,集成推广应用综合技术,继续实行主导品种推广制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实现“藏粮于技”;着眼于调动农民种粮储粮积极性和提升农民素质,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烘干和储备规模,加快发展现代粮食加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实现“藏粮于民”。力争到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0万吨左右。

        2.发展壮大蔬菜产业。继续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确保全市蔬菜基地最低保有量稳定在45万亩以上。大力开展“春提早、秋延后”和日光温室反季节大棚蔬菜生产,大力实施“一镇一品、一域一特”战略,继续扩大泡泡青、菜豌豆、大蒜、三白蔬菜等地方特色品种面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安居镇、淅河镇、万店镇、蔡河镇等基地的设施蔬菜生产水平,把随州打造成鄂北地区最大的特色蔬菜和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3.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精深加工比例,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在保持木腐菌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草腐菌。稳定发展香菇、木耳等传统品种,加快发展双孢菇、巴西菇等特色品种,大力发展羊肚菌、竹荪菌等珍稀品种。注重综合开发,节约利用资源。大力推广袋料栽培,探索利用椴木旧料进行袋料栽培,利用废旧袋料和农作物秸秆发展草腐菌,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加工企业重组和转型升级步伐。以裕国菇业、三友食品、神农生态、炎帝科技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发展食用菌保健品、营养品、饮料、即食品等精深产品开发与加工,全面推进随州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巩固扩大随州在全省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的领先地位。

        4.加快发展果茶等特色产业。加大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区域结构调整的力度,力促经济作物基地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设施果园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实施水果优化改造工程,加大水果品种改良和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主攻品质,提高效益。实施茶叶良种优化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无性系良种茶园比重,打造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茶叶种植、加工板块,推动随州建设华中地区最大的茶叶出口基地。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利益链接”的原则,整合木本油料资源,创立公共品牌、形成新的特色产业。

        5.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一是稳定发展猪、禽产业。不断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稳定增加出栏量,继续推广以“杜长大”为主的三元杂交优质肉猪品种,大力生产“无公害”、“绿色”猪肉食品;依托湖北正大的亿只鸡工程、湖北同星科宝家禽育种公司,大力发展我市家禽养殖,在适度规模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农企联结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着力提高猪禽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突破性发展牛、羊等草地畜牧业。利用弘大畜牧有限责任公司枣北黄牛育种场成为我国第二批我省第一家核心育种场优势,大力发展基础母畜;因地制宜建立饲草基地,利用荒山荒坡、闲田大量种植牧草,积极推广退耕还草、种草养畜,推广秸秆青贮、微贮、黄贮、氨化等技术。推广“温控牛舍”、“保温羊舍”等新型牛羊圈舍建设,提高牛羊养殖现代化水平。扶持弘大畜牧“雪花牛肉”、都市放牛娃、五丰生态肉牛养殖、钟五肉羊养殖等牛羊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培育好随县的大洪山“三黄鸡”、“玉斌”蛋品,“雪花”牛肉和曾都区的“集蜂堂”、“小森林”蜂蜜等特色畜牧业。坚持市场引导、区域开发、规模养殖、品牌管理的发展模式,加快我市特色畜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实现年出栏生猪300万头,年出栏肉牛20万头,年出栏肉羊100万只,年出栏家禽1200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15亿元。

        6.大力发展特色水产业。坚持“健康养殖、生态渔业、绿色发展”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统筹规划全市不同水域类型渔业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因地制宜明确功能分区,宜养则养,宜退则退,市内大中型湖泊、水库以及通江河流等天然水域全面实施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全市江河湖库渔业全面退出人工养殖,不断推进健康养殖、生态修复、物种保护、资源利用等技术模式创新;二是深入开展“湖泊拆围、水库限养、江河禁捕,增殖放流,物种保护”行动,到2020年,建成50个高标准健康养殖示范场和10个现代渔业示范区,全市重点渔业养殖区域的养殖废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渔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修复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人、鱼、水和谐共生,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三是全力建设4个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大先觉庙漂水支流细鳞斜颌鲴种质资源保护区、随县琵琶湖细鳞斜颌鲴种质资源保护区、广水市徐家河水库银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随县溠水河黑屋湾水库翘嘴鲌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切实保护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水生生物。四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与特色养殖。对规模连片精养鱼池提档升级和标准化改造,鼓励发展工厂化养殖,推广扩大“稻-渔”共生模式(稻-虾、稻-鳖、稻-鱼),全面实施湖泊、水库增殖放流,力争2020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拓展水产业增值空间,积极发展休闲渔业与观光渔业。支持湖北大自然农业实业有限公司的小龙虾产业、广水市宝荣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龟鳖产业发展壮大。五是全力打造“随州花鲢”品牌。在全市16万亩水库实行生态养殖,力争把随州花鲢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绿色水产品牌。力争到2020年,全市放养面积稳定在49万亩左右,水产品总产量12.5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

        (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努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技术服务、土地流转、融资担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的同时,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力度,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推进农民从身份型向职业型、经验型向知识型、单干型向组织型转变。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实现资本和土地的“联姻”,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为主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力争到2020年,全市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家庭农场达到1500家、农民合作社达到3000个。

        2.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建成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目标,按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方向,加快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千亿元产业建设。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继续创建精品名牌,重点支持“小森林”蜂产品、“大洪山”牌香菇、“编钟”牌泡泡青、“二月风”牌葛粉、“正大食品”鸡肉产品等产品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壮大“365沙巴体育注册_365足球外围网站官网_我和黑大佬的365天知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围绕“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关键点,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力度,着力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促进加工型龙头企业集聚发展。深入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马铃薯主食开发和产业化发展。以大宗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为重点,提升产后贮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技术研发和装备水平,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培育在全国同行业前列的领军企业1家以上,全省同行业前列的领军企业2家以上,全市农产品加工值突破850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8亿美元。

        3.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选择在随州有基础、有优势、成规模的重点产业,积极探索“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积极支持昱辰农业、康华农业、紫升农业、琼圃农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项目,通过重新排列组合和资产重组,整合各级对三次产业的投入,加快资产融合、技术融合、要素融合、利益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创意农业、智慧农业,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推介,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彰显农业的科技、文化和环境价值,着眼于发挥随州自身优势,在推动“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向农业渗透融合;推进单一主体建立完善产业链;推进不同主体跨产业契约式融合等方面进行探索,力争打造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

        (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1.全力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全面促进随州农业科技进步。利用湖北农业科技优势,围绕食用菌、马铃薯、菜豌豆等优势农产品,推动“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整合资源加强农业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引导促使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加速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产业链,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重点抓好水稻、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的高效栽培、优良品种、科学施肥、病虫防治等技术示范、推广与培训,着力加强超级稻、稻田综合种养、生态种养、工厂化育秧等高效种养模式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和完善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以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普及率达到95%以上。

        2.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水平。一是全面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依托,以乡镇、村级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为着力点,结合农村网格化平台和各行业各部门农村服务网点等现有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资源,逐步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创新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信息服务专家和信息员队伍。二是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生态种养、综合服务等领域建设一批标准化“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农业新模式,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推广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样板。三是积极引导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与商务等部门协作,积极搭建县域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活动,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网上营销。鼓励产地、批发市场开展“基地+城市社区”、“批发市场+宅配”的鲜活农产品直配模式试点。

        3.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实现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抓好农机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大对工厂化育秧、土地深松、机械插秧、油菜机播机收、秸秆还田、小麦条播、玉米机械化收获和脱粒等薄弱环节技术推广的力度。以实施农机购机补贴和农机装备推进等重大政策和项目为抓手,以农机社会化服务和跨区作业为主要形式,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4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比达到1:3,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

        (四)强化农业支撑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服务能力

        1.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契机,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质认证,力争检验检测“范围全覆盖,品种全覆盖”。建立市、县、镇、村四级组织健全、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监管有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到2020年,全市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力争培育农业“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50件以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预警能力。

        2.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拓展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网络、在作物主产区合理布局病虫害预报预警体系,加大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力度。全面启动并建成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

        3.构建农业生态保护体系。大力开展生态循环高效农业示范工程,以沼气为纽带,实现农牧结合,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建设一批生态、循环、高效农业示范县、乡(镇)、园区,加快构建“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围绕“一控二减三基本”目标,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开展土地酸化治理,加大有机肥、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推进水库限养和湖泊拆围,严厉打击投肥养殖行为。严格实施休渔制度,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区)工厂化、循环化、生态化养殖,重点推广节水农业技术、节油节电等机械技术,减少外部投入品使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农业薄膜、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使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75%以上。

        (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

        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农村能源发展方针,继续稳步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加快大中小型沼气工程的发展,大力开展“三沼”综合利用。积极拓展农村能源新领域,加快太阳能产品利用、风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光伏农业、低碳农业试点工作。探索沼气工程物业化管理新模式,盘活大中小沼气工程,充分发挥其保护环境、有效处理畜禽粪污的能力,提高农村农民沼气使用面和使用频率,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业生态和农民生活环境。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户用沼气池1700口、小型沼气工程300处、大型沼气工程7处、推广使用高效清洁生物质气化炉4000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户数2800台、建设大型秸秆沼气工程1处、秸秆炭化-气化工程2处、特大型沼气及提纯工程1处,全市清洁能源受益农户增加3.2万户,力争使农村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45%以上。

        (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一是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促增收。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增加农民第一产业收入。二是发展家庭经营特色产业促增收。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游、传统工艺作坊和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农村现代服务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三是提升农民务工技能促增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工务工经商本领,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四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增收。切实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加大农村精准扶贫和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力争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0%以上。

        四、“十三五”农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把全市农业“十三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任务得到落实。建立完善农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综合协调,强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会商,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服务效率。

        (二)健全农业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对随州农业的资金投入,加大市、县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适当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

        (三)大力推进依法治农。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切实发挥农业法制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驾护航作用。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加大对农业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促进公正执法和严格执法。

        (四)强化农业人才支撑。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为抓手,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待遇,大力培养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五)提高服务“三农”水平。强化农业部门职能,深化机构改革,理顺工作关系,改善工作环境,增强服务手段,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农业干部探索和把握农业发展规律的能力。密切联系群众,建立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利用农业部门优势加快推进精准扶贫。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